- 關于開展上門經絡調理服務的通知08-02
- 2018年刮痧培訓安排03-09
- 別有病網高級按摩培訓安排08-02
老幼病弱孕都不宜吃素

受訪專家:
解放軍總醫(yī)院第八醫(yī)學中心營養(yǎng)科主任 左小霞
本報實習記者 鐘財芬《生命時報》 2023-08-15 第1728期 第13版
日常生活中,崇尚“素食主義”的人并不少見,他們堅持食用以植物為主的蔬菜、水果、豆類、全谷物和堅果等,部分會接受蛋類、奶制品等。純素食主義者則完全拒絕任何源自動物的食品。解放軍總醫(yī)院第八醫(yī)學中心營養(yǎng)科主任左小霞接受《生命時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極端素食并不利于身體健康,合理的飲食習慣應注重食物多樣化、講究葷素搭配。長期吃素可能對身體產生以下不利影響:
一是優(yōu)質蛋白質攝入不足。蛋白質是人體免疫物質的基礎,也是肌肉的主要組成部分,素食者攝入的植物性蛋白并非優(yōu)質蛋白,吸收利用率不及動物性蛋白,長期缺乏優(yōu)質蛋白將導致免疫力下降、肌肉減少,從而易生病、體力差。
二是缺乏礦物質鐵和鋅。鐵攝入主要依賴動物性鐵,也叫血紅素鐵,存在于紅肉、肝臟、血豆腐等動物性食物中。長期吃素容易患缺鐵性貧血,進而引發(fā)記憶力下降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女性生理周期紊亂等問題。鋅元素同樣在動物性食物中含量較多,長期吃素將導致鋅攝入不足,影響食欲、免疫力,同時導致女性月經不調、閉經,男性性功能衰退、精子減少等生殖系統(tǒng)問題。
三是維生素攝入缺乏。長期吃素可能導致脂溶性維生素A、D、E缺乏,其中維生素A、E缺乏將使皮膚變得干燥暗淡,維生素D缺乏將影響鈣質吸收及情緒調節(jié),導致骨質疏松、抑郁癥發(fā)病率提高等問題。此外,維生素B12往往依靠肉蛋奶等動物性食物攝入,缺乏將引發(fā)神經系統(tǒng)障礙、心血管疾病高發(fā)等問題。四是糖皮質激素、類固醇分泌增多。長期吃素的人缺少蛋白質,會造成體內糖皮質激素、類固醇激素分泌增多,隨著血液循環(huán)這些激素最終會在肝臟沉淀下來,可能增加營養(yǎng)不良性脂肪肝患病風險。專家提醒,過度肥胖、患有“三高”等人群適當素食有利于身體健康,但以下幾類人群不適合長期吃素。
?、倮先恕S捎谏眢w機能下降,老人本身就面臨基礎代謝下降、肌肉流失等問題,長期吃素將導致營養(yǎng)素缺乏,可能引起貧血、骨質疏松、神經損傷、甲狀腺功能紊亂、免疫力下降等問題。
?、谠袐D、乳母。處于妊娠期的孕婦對蛋白質、鈣、鐵和各種維生素的需求都會增加,吃素將影響孕婦自身及胎兒的健康。乳母則需要為嬰兒提供營養(yǎng),長期吃素可能影響嬰兒發(fā)育。
?、蹕胗變杭扒嗌倌?。處于生長期的嬰幼兒及青少年如果長期吃素,將面臨發(fā)育不良、個子不高等問題,神經及生殖系統(tǒng)發(fā)育也會受影響。
④貧血人群。大多數貧血是由蛋白質和鐵缺乏造成,這兩種營養(yǎng)素在紅肉、肝臟、血豆腐等動物性食物中較多見,長期素食將加劇貧血。
⑤減肥人士。減肥人群可能容易陷入誤區(qū),覺得不吃肉更利于減肥,事實上增加高蛋白的攝入能提高飽腹感,從而減少淀粉攝入量,更利于控制熱量、增加代謝。
?、奚眢w瘦弱及患病人群。身體瘦弱人群長期吃素,可能導致營養(yǎng)攝入不足,抵抗力下降,更易患病。而患有腫瘤、消化性疾病或慢性病等疾病的人群,想要康復必須確保全面充分攝入蛋白質,長期吃素不利于患者傷口愈合、身體機能恢復。
- [事件]發(fā)生低血糖時首選食物是什么...04-22
- [事件]“小胖墩”為何越來越多04-22
- [事件]一天中容易長胖的四個時間點04-22
- [事件]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(yī)04-12
- [事件]放低語速有技巧04-12
- [事件]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(fā)怒04-12
- [事件]“先菜后飯”并非人人適合04-11
- [事件]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-11
- [事件]發(fā)生低血糖時首選食物是什么...04-22
- [事件]“小胖墩”為何越來越多04-22
- [事件]一天中容易長胖的四個時間點04-22
- [事件]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(yī)04-12
- [事件]放低語速有技巧04-12
- [事件]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(fā)怒04-12
- [事件]“先菜后飯”并非人人適合04-11
- [事件]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-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