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訪問《別有病》網站

bybcn
別有病首頁>>網評>> 事件>> 疼麻腫脹,經絡不通在加重

疼麻腫脹,經絡不通在加重

byb.cn
[事件] 作者 :byb.cn 日期:2019-3-11 00:01
    【byb.cn 】(來源:生命時報)人體猶如一部敏感的“機器”,一旦經絡不通,就會發(fā)出很多不舒服的信號來“求救”。及時識別這些預警,可快速揪出疾病,做到早發(fā)現、早治療,少讓身體遭罪。

 

  從中醫(yī)角度看,我們的身體是一個交錯縱橫的網絡,穴位是“點”,經是“線”,絡則是“面”。清代名醫(yī)葉天士在其醫(yī)學著作《臨證指南醫(yī)案》中提出:“初病在經,久病在絡”。意思是說,隨著病程進展,病位會由淺入深,病情由輕到重。舉個簡單的例子,“經”就像是公路中的主干道,存在于機體內部,貫穿上下、溝通內外;“絡”則是主路分出的輔路,縱橫交錯、遍布全身。一旦有外邪侵體,會首先通過主干道進入,然后慢慢再通過輔路滲透到身體的各個角落,浸潤整個機體。

 

  一般來講,“疼”是經絡不通的初發(fā)期,位置在“經”;“麻”“腫”“脹”則代表經絡不通的進一步加重,擴散到“絡”。經絡困阻,氣血難以濡養(yǎng)全身,導致不適。因此,如果平時身體有莫名的疼痛,可以采取點面結合的方法來疏通經絡,面積小的可按摩阿是穴(此穴沒有固定的位置,取穴方法就是以痛為腧,即人們常說的“有痛便是穴”),面積大的話可做艾灸。如果身體出現“麻腫脹”的癥狀時,需引起重視,可去正規(guī)醫(yī)院請專業(yè)醫(yī)生用刮痧或拔罐法治療,也可配合艾灸,比如膝蓋內側的血海穴。血海穴位于脾經,脾主統(tǒng)血,具有控制血液不亂行、不淤積的功能。艾灸此穴可以促進氣血流通,對消除腫脹有輔助治療作用。尤其對于高血壓病患者來說,一定要注意及時疏通經絡,以降低中風風險。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