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關于開展上門經絡調理服務的通知08-02
- 2018年刮痧培訓安排03-09
- 別有病網(wǎng)高級按摩培訓安排08-02

[穴義]大腸經的陽熱經氣在此聚集并緩慢蒸散。
[名解]
1)溫溜。溫,溫熱也,是對穴內氣血物質性狀的描述。溜,悄悄地走失也。溫溜名意指偏歷穴傳來的天部之氣在本穴悄悄地散失。本穴物質由偏歷穴傳來,為吸熱后上升于天之天部的陽熱之氣。氣血行至本穴后,因其所處為天之天部,外部環(huán)境對其的升溫作用少,氣態(tài)物質仍保留原來的余熱而緩緩地散熱蒸發(fā),散失的情形如悄悄地溜走一般,故名溫溜。
2)逆注。逆,反也。注,灌注也。逆注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為上行。注是對有形之物的形容,其運動方向向下。逆注即是與有形之物向下的灌注方向相反,而本穴氣態(tài)物的運行方向正是如此,故名逆注。
3)蛇頭、池頭、地頭。蛇,頭小身大之動物也。池,水池也。地,田地也。頭,首也。蛇頭、池頭、地頭皆是對本穴氣血物質總量與輸出量的比喻,意指輸出量小也。蛇頭與其身相比為小,池之頭與其池相比為小,地之頭與其地相比為小,故名。
4)通注。通,通過、通行也。注,灌注也。通注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不光有悄悄地溜走散失的變化,氣態(tài)物同時也不斷地散熱縮合如細雨之降歸走本經,故名通注。
5)大腸經郄穴。郄,空隙也。本穴物質為天部之氣,其變化為不斷地散失,微觀下的穴位四周如有眾多細小的空隙一般,故為大腸經郄穴。
[氣血特征]氣血物質為天之天部的水濕云氣,其性較干燥。
[運行規(guī)律]水濕云氣以緩慢的蒸散之狀循大腸經向上傳輸。
[功能作用]散發(fā)大腸經氣血之熱,向大腸經以外的天部提供水濕。
相關文章:穴位的故事019溫溜:驅寒之要穴
- [事件]很多強迫癥未及時就診04-30
- [事件]膽經-人體有條易堵路線04-30
- [事件]尿液就像身體的日記04-30
- [事件]老年皮炎常伴合并癥04-29
- [事件]手腳突然變色 警惕雷諾現(xiàn)象04-29
- [事件]中風后記性不好能治嗎04-29
- [書評]徐說內經素問29太陰陽明論...04-28
- [事件]雙腳為“高脂”報警04-28